■ 股市觀察
  與創業板全線暴跌相似,“披星戴帽”的*ST和ST股票,在12月首個交易日全線暴跌,兩市幾乎所有風險警示板股票全部跌停。證監會11月30日出台的《關於在借殼上市審核中嚴格執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標準的通知》,給了很多“待價而沽”的“殼資源”一個下馬威。
  當前由於“殼資源”價值的存在,A股市場經常出現上市公司變賣資產保盈利等保殼異象,也間接導致投資者炒作績差股的怪誕現象。
  在上周二、周三兩個交易日中,不少風險警示板股票出現反彈,4日,不少*ST和ST股票更是衝擊漲停。對於“殼資源”泡沫的彈性,不少市場人士認為,相關配套政策細則還沒有完善,因此儘管未來借殼上市的標準嚴了,但這條路還沒有被封死。
  如果要想真正嚴控借殼上市這一“投機性”行為的出現,很多專家建議繼續完善退市制度,這樣才能一方面嚴控借殼上市標準,另一方面減少投機性的“殼資源”。
  去年以來,創業板、主板、中小板退市制度陸續發佈。雖然與原有制度相比,退市新規更具可操作性,嚴格了退市條件,明確了退市期限,但從執行上看,新的退市規則仍有待加強。
  多位業內人士反映,政府補貼等非經常性損益,是很多瀕臨退市風險的上市公司用來避開退市條件而保殼的常用手段,很多公司依然可以靠政府補貼而逃脫暫停上市的命運,根本走不到終止上市這一步,很難有公司會滿足退市最後一關的條件,因此“殼資源”自然仍存在泡沫。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去年以來的新退市制度相較以前已有很大進步,但在新舊制度對接上仍對垃圾股手下留情,給人們留下了較大的炒作空間,這不利於發揮退市制度的威懾作用。
  新華社記者 楊毅沉  (原標題:嚴控借殼還需完善退市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x09bxjp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